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室

以人为核心: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作 者:       来 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10月24日 007版 作者:罗婧
 
        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建设、加快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型,也要发挥社会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要让社会组织能动、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主要有两种路径——介入路径和互助路径。两者的行动逻辑不同,在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有所差异。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路径,社会组织都要以人为核心,在整合社区的基础上建设社区,尤其是要从其所选择的路径出发带动社区积极转型。
        介入路径,即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发起人、组织者、行动者与受益对象是相互分离的,这一路径以在社区中培养负责人为目标。社会组织以介入路径为参与方式,往往是问题导向或者使命导向的。因此,要先根据具体要解决的社区问题、期望达成的社区使命进行顶层设计;再设定具体的行动目标和对结果的设想,选择和安排相应的策略——行动对象、行动范围、行动内容、是否合作、资源投入等。
        以介入为参与路径的社会组织要先逐渐融入社区,使社区成员认同自身的实践策略,进而让社区成员参与相关的活动或者自主地开展相同目标的活动。随后,社会组织还要进一步成为社区的“合伙人”。这是一个信任建立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介入的过程。社会组织可以选择有热情、有能力的社区成员作为自己项目的负责人,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项目设计使他们能够在社区中开展具体的活动。合作路径中,培育负责人的过程是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成员成为“自己人”,尔后通过所选择和培育的负责人来改造社区。这些负责人需要听从社会组织的理念和目标引导,也肩负着自己所在社区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责任。这样,他们既要理顺社区的利益关系,还要试图将社会组织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扎根于社区。
        改革开放以来,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国家给予了民间力量较多的参与和发展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对民间力量的直接培育和扶持政策上,还表现在对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职业设置上。对专业运行制度和科学有效流程的探索,以及在价值多元的转型社会对灵活手段和策略的探寻,都为社会组织以介入路径参与社区建设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经验。以介入路径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通常在发起和注册之际,已经对如何合作、怎样分工以及沟通渠道等有比较成熟的方案,该类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举措、手段为社区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互助路径,即社会组织的发起者、组织人与受益对象本身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以互助路径参与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在注册方式、性质和法律地位上与一般公益慈善组织较为相似,但发起的路径却不同。
        互助路径这种参与方式通常是社区内部的整体或部分成员共同商讨如何解决、改善当前的境况,进而开展相应的实践。这类组织是需求导向的,即有同样困扰或者处于同样困境的社区成员聚集起来,通力协作分析发生的原因,并集合共有资源来制定和实践解决方案。当境况得到改善时,社会组织或自行解体,或随着目标升级和需求转移,改变其组织性质、组织方式、成员组成等。与介入路径瞄准问题和目标不同,这种满足需求的过程虽然也包含了解决问题和目标实现,但更为具体、特殊。
        这类社会组织的发起人在社区的文化氛围、道德环境下平衡各方,并动员大家共同解决公共问题。同时,发起人还需要在整合成员的基础上探索适宜社区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他们是试图改善境况的人们中能够被广泛信任的人,且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但是,其发起、领导的社会组织获取资源的范围相对有限,在成立之初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在成员的共同探索中运行。这类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对于组织的驾驭和支配能力是由组织内的其他成员赋予的,如果不被其他成员信任,会被取代。 
        伴随我国社会转型,介入路径与互助路径的逻辑随之区分开,但两者仍具有相互转化的空间。介入路径下的社会组织尝试建立可持续的扶助模式,以发掘和培育地方社会的互助领袖、氛围为目标。而互助路径下的社会组织在完成对本社区的整合和重塑之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往往也会采用“复制模式”等介入思路,将自身的经验进行推广。
        不论哪种模式,本质上都肩负着社区整合和重塑的重任。因此,只有回到社区中,通过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事制宜、随机应变等地方性的方法来重新理顺和整合社会,才能渡过价值转型阶段,使得社会组织能够以人为核心参与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