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社会建设与治理研究室

实践真理观与中国特色社会发展——兼对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作 者:       来 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葛道顺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符合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坚持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实践真理观统领各种真理论,使中国走上了拨乱反正、民富国强的道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都坚持和发展了实践真理观,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

  关键词:实践真理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发展

  真理论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找到了真理,就找到了思想的方向。在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真理观的过程中,恩格斯科学地阐述了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以及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确立做出积极贡献。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张一切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毛泽东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唯物主义思想,概括性表述就是“实事求是”。它既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完全是中国化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中国化。坚持依据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革命引向了胜利。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实践真理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支持了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重申实事求是,恢复和完善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真理观”等许多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讨论”丰富和发展了的“实践哲学”,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实践标准”引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又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邓小平的“实践真理观”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中国的经济落后状况,邓小平把“实践真理观”应用于当代中国实际,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的两步走战略,指引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四大会议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处处闪耀着“实践标准”的光辉。邓小平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科学理念,冲破了过去的传统观念,化解了困惑已久的“姓社姓资”的难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共产党人就是要大胆去“试”,在实践中判别对错,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继续实践,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发展之路。

  江泽民同志集全党的认识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即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全面地理解“三个代表”同与时俱进的关系,还要从价值观与真理观相统一的高度加以把握。“三个代表”作为指导共产党人行动的崇高的价值目标,它不仅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的自觉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统一起来,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综合国力中突出文化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在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和“三个面向”结合起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明确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彼此贯通的,既继承了邓小平强调“中国特色”的理论特点,又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实现了民族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实践真理论的又一个硕果。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挥了重要历史功能。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又一次伟大的飞跃,它昭示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而又动态发展的有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充分证明实践真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筚路蓝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不断实践中以千百万共产党人和百年变局中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是实践真理结出的具体果实。

  反观西方,西方的现代化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嵌入到所谓的公民社会体系之中。 公民社会理论是一个产生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思想和行动体系。 那么,公民社会理论是一个普遍真理吗?真理问题是哲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符合论”是真理观内部争论不休的起点和难题。所谓“符合论”即认识符合客体。海德格尔认为符合无非是一种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符合,符合既指外观的一致,又指对象之间的符合,而真理是存在的去蔽或无蔽,是一种澄明的运动 。任何理论都有缺陷,“符合论”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许多认识是不可能通过客体来验证的,如空间是无限的,所以需要第二个真理论,即融贯论,强调认识之间不相互矛盾。如对空间是无限或有限的观念,其自身的命题必须是融合一致的。但融贯论也需要和主体相联结,为主体所用,甚至彻底走回主体,这是有用论的产生根源。在此意义上说,有用论强调跟着詹姆士的“牛的脚印”走,才能寻找到出路。但究竟能否走进真理?实用主义者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论从彻底经验主义出发,把真理的观念看成是经验之间的联系或联络,视真理为效果、行动或成功的信念,甚至将真理直接等同为有用。杜威作为实用主义集大成者,继承了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合理思想,其中主要是发展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创立了他的工具主义真理观。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对话和交流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主张一种主观的相对的多元的真理观,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所以,西方通过“三论”试验得出的所谓公民社会理论只是西方社会的片面应景,并不是真理。

  中国共产党实践真理论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功和成熟的基本前提,也是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行动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机制形成的最好说明,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认识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发展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使人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创造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真正自由自觉的人。获得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