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社会发展评论

坚决祛除历史虚无主义沉疴

作 者:       来 源:
2018年11月23日 16:48:5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王蒙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暗流涌动,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情感和认知。新时代,我们要引导人民群众增强历史思维的能力,积极构建新形势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体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决祛除历史虚无主义沉疴。
  坚持学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育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发展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最具科学性和生命力的正确的历史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攻坚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极易伴借助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站稳政治立场,做到以史为鉴,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历史、虚无历史的错误行径;要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彻底撕开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所谓“重新评价历史”“学术创新”的虚伪“外衣”。同时,最重要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营造学史、知史、懂史、用史的舆论氛围,培育人民群众理性、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知识积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为此,激发人民群众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度认同,就是消除“唱衰中国”荒谬论调的“净化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观照力,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主动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鲜明的自信态度,发酵引领社会政治形态的感染力、感召力,发挥作为“主心骨”的辐射功能和引导作用;同时,注重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既要“高大上”式的振聋发聩,也要“接地气”式的潜移默化,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坚决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构建好新形势下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此,我们要构建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注重与人民群众的“对话式”互动,主动“亮剑”正面回应、防范现代传播体系各平台中的抹黑攻击,牢牢掌握现代传播体系平台中领导权和管理权;建设一支来自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意见领袖队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马克思主义;同时,依托日渐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各种传播主体的网络行为,祛除网络杂音,营造风清气正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舆论环境,维护好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