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室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作 者:       来 源:
2018年05月16日 10:40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6日第1451期 作者:马峰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发展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也是立足顶层设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出发,谋篇布局,提出的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焦点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配置,关键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产业问题;二是人的问题;三是乡村文化问题;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五是乡村治理问题。以上问题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地区特点。整体上看,这实际上是由于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中高端匮乏、深度融合不强、放大效应不明显的结果。因此,需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以引导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是加强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互联网融合发展。首先,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补上乡村发展滞后的短板。采用“公司+农户+互联网”的形式,提供村民免费上网空间,通过减税、减负等形式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长久、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其次,采取“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扩大和便利村民上网空间。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农村家庭互联网无法做到全覆盖的情况下,应尽量实现“村村通”,实现以村为单位的互联网接入,将中国农村的发展接入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实现城乡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搭上互联网和新经济发展的快车。
        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以“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形成产业发展的循环系统。不同村庄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栽种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林木,形成四季有花、四时有景的格局。发展艺术农业,将农田设计成具有当地乡村特色的图画和形象,打造艺术乡村。深入进行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特色食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开展农村度假休养游,通过对环境、设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发展自然休养村、家乡休闲村、民宿村等。推动乡村生活富裕,需建构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终实现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实现乡村人的振兴。乡村振兴的希望是人的振兴。有些地方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人的振兴,让乡村重新成为“希望的田野”。年轻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找到了人生的“奔头”和发展的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凋敝的农村在产业发展中又重新找回了“人气”,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乡村人的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励下乡发展、回乡创业,也要带动职业转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职业培训。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大力开展乡村就业供给侧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采用“工厂实习+教育培训+技能提高”等形式,通过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改变自身命运,为国家高端装备的发展提供合格、高端的劳动力,减少因为智能化发展而导致的智能鸿沟。支持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计划,为国家提供合格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破解劳动力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把青年人吸引回来。要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重点是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实现一体化、市场化资源再配置,将城市需求与乡村的供给、乡村的需求与城市的供给,通过青年人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农村居民留乡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全要素综合配给。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人们对美好乡村的深刻记忆和希冀。乡村振兴不能没有文化的振兴,几千年的乡愁是乡村文化,更是中华文化深沉的积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化新局面;二要将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结合起来,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经济振兴的文化增长点,重点是以旅游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城市消费者对美好乡村的向往需求与乡村供给结合起来;三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城市现代文化要下乡,焕发新活力的乡土文化也要进城,二者在互动交流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更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愁的传承、乡土气息的塑造是乡村发展生机勃勃最直观体现。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是绿水青山的主要承载区,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资源地。生态振兴既要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既要实现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美,又要实现乡村居住生态环境净,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既要加强污染治理,处理点源面源污染,又要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发展绿色农业。既要守住乡村生态发展的红线,又要筑牢生态发展的底线,如坚决清理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煤窑、小冶炼,规划好产业转移、转入的红线,提高产业引入的门槛。没有乡村生态文明的良好,没有美丽乡村,乡村产业振兴就是一张白纸,乡村人的振兴就会沦为空谈,乡村文化振兴就没有山好水美的环境基础。此外,加强乡村生态振兴,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碳汇交易,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实现乡村治理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振兴,重在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实现城乡治理的同步化、专业化、融合化,让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产力,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首先,进一步加强扶贫治理能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其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重点。强化扶贫治理,提高扶贫质量,让农民富起来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标。其次,进一步加强监察治理。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组织,实现乡村从“熟人社会”到“规矩社会”的转变。强化监察治理,可以管住“微腐败”,强化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再次,进一步加强乡村发展治理和服务治理能力,实现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同步化。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通过治理机制下沉乡村,搭建乡村知识、信息、政策的交互平台,解决发展死角,将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政策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打通政策和信息传递的末端。最后,加大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普惠分享发展,扶持公益分享,鼓励民间组织下沉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工作、创新的境界带动工作发展,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五个方面关系的目的。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融合三产的综合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实现乡村人的振兴。人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延续中国乡村发展、守住乡村命脉的核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