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本网首发

孙维维:领导工作内卷化的表现及突破进路

作 者:孙维维       来 源:领导科学

 

一、“内卷化”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内卷化”理论来源于西方,其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戈登威泽提出的“文化内卷化”,用于描述一种文化现象,即“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第二阶段是由格尔茨提出的“农业内卷化”,用于描述农业在固有土地面积的基础上,持续不断投入劳动力后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资本密集化的现象,即“印尼爪哇地区农业部门在外部扩张(包括农业的外延性扩展)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只能向内使耕作趋向精细化和复杂化,以此在农业内部自我消化增长的劳动力,同时又不至于造成人均收入下降。” 美国学者黄宗智对中国具体时空领域内的“农业内卷化”现象进行阐释和分析,认为其核心意义在于“有增长无发展”。第三阶段是由杜赞奇提出的“国家内卷化”,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政权的“固定模式的再生和勉强维持” ,即指国家与社会旧模式的复制和延伸,精细化和复杂化。由此可见,“内卷化”理论从“文化内卷化”发展到“农业内卷化”以及“国家内卷化”,再到现代学者将“内卷化”理论应用到不同学科解释不同领域社会现象,使其在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诠释和被诠释,以使“内卷化”的概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虽然“内卷化”的概念还处于发展中,但是从其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含义总结为: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外部扩张受到限制,而用以平衡各种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历史因素、人为因素等)所带来的变化所导致的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导致产生了没有任何实质性发展的结果。从以上概念出发,可以归纳“内卷化”的构成要件:其一是外部扩张受到限制,包括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组织扩张受限;其二是存在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变化,组织需要对其进行平衡;其三是组织采取内部精细化和复杂化的方式用以消化以上各种因素带来的变化;其四是产生了没有实质性发展的结果,甚至是阻碍发展的结果。构成“内卷化”需要同时满足以上四个要件。

领导管理内卷化是将内卷化的概念应用于领导管理领域,用以阐释领导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内卷化”状态。领导管理内卷化的表现可以依据以上四个要件进行阐释。

二、领导管理内卷化的表现

领导管理内卷化是现代管理问题中的重要方面,明晰领导管理内卷化的表现是更好地实施领导活动的前提。领导管理内卷化需要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构成要件,以此在领导活动中出现的不能进行外部扩张、为应对某种变化采用内部精细化和复杂化的方式、导致毫无实质性发展的结果。

1、领导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机构扩张现象

当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领导既要保持组织的长期稳定,又要谋求某种形式的突破,以对组织实施外部扩展。但是在组织条件和外界环境的限制下,无法达成外部扩展以变革形式时,并且又面临着事务性工作不断增加的现状,领导往往采用扩张组织机构的做法来平衡组织内事务性工作不断增加的这一变化。组织机构扩张是领导管理内卷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组织机构扩张无疑是一种对组织内部结构进行精细化和复杂化的处理方式,其所达到的最终效果即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组织的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帕金森对于组织层级和机构扩张有很好的解释。他认为,组织机构所能完成的工作与组织内有多少工作人员之间并无联系,组织层级的增加也与工作层级无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即他所提出的帕金森定律。他将帕金森定律又概括为两条法则:一是增加部属的法则,当行政工作任务过重时,领导者会选择采用增加两名下属而不是两名同事的方式,因为同事会转变为升迁的对手,而增加下属只会提升其领导地位。以此类推,当这两名下属感觉工作任务过重时同样会选择分别增加两个下属,这样行政组织的层级不断得到扩张,本来由一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分解成多人的工作;二是增加工作量的法则,当原来的工作被分解为多人的工作时,就无形地增加了工作量,使组织内部工作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效削减行政领导本来的工作,他仍然需要对下属所做工作进行一一审核和修改。帕金森定律关于组织层级扩张的描述从某种形式上看正好契合了领导管理的内卷化现象,其所描述的现象在现今的大部分组织中都有所表现。因此,警惕由于组织机构扩张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是现代领导者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2、领导管理过程中的“彼得原理”困境

“彼得原理”是由加拿大学者劳伦斯·J·彼得提出的,他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那些平庸无能的组织领导者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即所谓的“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假定,组织为寻求长期快速发展,必然会将那些出色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提升至上一级,以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组织做贡献。但是,彼得却发现,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被提升后的领导者反而表现出能力不足,完全不能胜任比原来高一级的工作岗位。以此类推,每个人终将会被提拔到其所完全不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上去,这时他对组织的贡献就会减少,甚至会阻碍组织的发展。因此可以推论,在彼得看来,真正维持并推动组织发展的人,是那些还没有被提拔到其无力胜任的那一级岗位的人,基于此,彼得认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等级制组织是最有效率的组织,因为等级制限制了人员的晋升,使其停留在能够充分胜任的工作岗位上。组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选择对外扩展,但是为迎合新的发展机遇,推进组织更快地发展,领导者必然会选择提拔那些优秀完成本职工作的人。那么,依据彼得原理,被提拔后的人可能再无法适应高一级岗位的工作而造成组织发展滞后,这是一种形式的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

以现代的视角反观“彼得原理”,其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现代,彼得原理所描述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是谋求晋升是每个人付出努力后所应得的结果,是组织回馈成员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激励方式,领导者该如何晋升那些为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又能够避免出现“彼得原理”所描述的困境,就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彼得原理”困境是领导管理内卷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以提拔优秀工作人员的内部管理精细化和复杂化方式迎合发展机遇的变化,但是警惕“彼得原理”困境是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机遇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以新型领导方式突破彼得原理困境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理论尝试。

3、领导管理过程中的边际收益递减效应

黄宗智在探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关系时,描绘了“内卷化”的场景,“大农场得以就农场的需要变化而多雇或解雇劳力。家庭式农场则不具备相似的弹性。从相对劳力而言,面积太小的家庭农场,无法解雇多余的劳力;面对剩余劳力的存在和劳力的不能充分使用而无能为力。在生计的压力下,这类农场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力,远比使用雇佣劳力的大农场为多。这种劳力集约化的程度可以远远超过边际报酬递减的地步。” 他首次通过边际效益递减的标准来界定内卷化的边界,即只要以劳动边际收益递减为代价来维系的劳动投入吸纳就是一个内卷化过程。基于此,在领导管理过程中,当出现组织内劳动力过剩的情况时,为吸纳劳动投入而导致的劳动边际收益递减,即构成领导管理内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一个组织所能够吸纳的劳力在某一特定值,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力的增加小于这一特定值时,组织的劳动边际收益是增加的,而当劳力的持续投入导致多于这一特定值时,组织的劳动边际收益呈现递减效应,这时构成了领导管理的内卷化。

因此,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着重关注某一因素的持续变化,当劳力不断增加时,要使其保持在某一特定值范围内,一旦超越了这个特定值,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效应,这就需要领导者时刻关注边际收益走向,识别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以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解决问题。边际收益递减效应是领导管理内卷化的又一表现形式,在现代领导管理过程中成为考察领导力的重要方式,推进边际收益不断增加和引导组织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是领导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领导管理活动突破内卷化困境的重要方式。

三、领导管理内卷化的突破进路

领导管理内卷化的突破进路可以从管理认知、领导方式、组织成员以及组织机构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表现为领导者和组织成员在提升“去内卷化”认识的同时,以现代治理型领导方式,培养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探索内外部协作共治、共享的组织新格局。基于此,不仅突破了向外扩张的条件限制,而且在面对某种变化时以提升组织成员学习能力作为平衡变化的方式,而非组织内部的精细化和复杂化,最终以协作共治共享的状态实现组织的快速发展。

1、管理认知方面:提升“去内卷化”认识

提升“去内卷化”的管理认知不只是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组织成员的要求。虽然内卷化这一概念在领导管理领域很少被提及,但是其所指代的现象或状态却是在领导活动中长期存在着的,因此,提升领导者和组织成员关于“去内卷化”认识是强化其管理认知的重要内容,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方面。“去内卷化”认识是指领导者及其组织成员能够在充分认识内卷化现象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规避领导管理内卷化的意识,在出现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时能够及时辨认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管理认知,一方面是指领导者及组织成员如何选择、诠释、理解和使用组织信息,另一方面是指领导者及组织成员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思维,这两方面在提升“去内卷化”认识时将同时发挥作用。领导者及组织成员通过理性的选择、辨认和处理组织信息,促使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作用下,突破组织边界限制,克服由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发展阻碍因素,进而在提升组织适应性的同时,突破组织外部扩张的限制。基于此,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首先要求领导者及组织成员形成防范意识,以正确的管理认知谋求组织外部扩展;其次要求领导者及组织成员具有辨识意识,以及时地发现领导管理内卷化倾向;最后要求领导者及组织成员具有纠错意识,以规范组织管理为目的避免组织内部复杂化。

2、领导方式方面:探索治理型领导

治理型领导,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下提出的。领导者是体现治理能力和构建治理体系的主体,治理型领导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所谓治理型领导,即以协同的方式、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和解决问题的领导方式。以治理型领导方式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解决和处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治理型领导,一方面通过整合组织内部与外部资源,形成内外部协同共治的领导方式,进而共享发展成果,形成组织外部扩展之势。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上级与下级的联系与沟通,促使信息渠道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上下级之间的联动,进而促进组织层级更加趋于扁平化,减少由于任务量的繁重而增加组织层级的困扰。

探索治理型领导方式是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的核心路径。治理型领导善于吸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重视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信息传播渠道的作用,鼓励信息传播渠道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协调式”,保障信息流通畅通,极大降低处理内部事务的复杂性,最终形成共治共享的发展成果。因此,治理型领导方式能够有效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对外以治理的手段方式吸纳组织外部力量参与组织管理,新元素在组织作用过程中使各元素重新组合,激发组织变革,进而突破外部限制,形成外部扩展之势;对内以治理的方式激发下级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决策的动力,使组织信息上下流动,及时解决组织中的各种问题,降低因平衡变化而使组织变革更加复杂的风险。

3、组织成员方面:培养学习型员工

学习型员工是组织成员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即通过自我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并谋求自身和组织更大的发展。组织管理要重视给予组织成员学习机会,经常组织专业性讲座,开办图书馆和学习班,鼓励组织成员以不断学习的态度去承担更高一级的工作,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组织成员个人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改善,当工作任务较多时也能够从容应对,因此避免组织因为任务过多而大量增加劳动力所产生的边际收益递减效应,是有效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的重要方式。

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认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在于:一是自我超越,二是改善心智模式,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四是团队学习,五是系统思考。基于此,领导管理在培养学习型员工的过程中,要注重组织成员自我超越的能力,构建为组织贡献和服务的心智模式,以组织目标的实现作为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以团队学习的方式培养系统思考能力。领导者要时刻关注组织成员改善自身的潜力和需求,给予一定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以便开发出其所具有的更大的能力,为组织作出贡献,进而有效避免了“彼得原理”困境。因此,培养学习型员工能够有效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问题,是解决因组织成员能力不足而不能应对更加繁重的任务导致组织不断增加劳动力最终形成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关键所在。

4、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寻求外部合作

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面,可以通过寻求组织外部相关机构合作的方式,减少内部机构设置的困难以及避免出现机构臃肿而人浮于事的现象。为适应治理型领导在领导活动中顺利开展工作,组织机构设置上要更加趋于扁平化,减少组织层级,寻求外部合作。寻求外部合作同时也是组织向外扩张的一种方式和路径,寻求合作共治是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有效减轻组织自身任务过重的负担,能够有效解决领导管理内卷化问题。

组织与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能够合理共享信息和技术,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交叉浪费,不但有助于及时快速解决组织内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通过合作建立共同应对风险的联动机制。乌尔里希·贝克和吉登斯对风险社会都有详细的阐释,他们是针对于全球范围论述的,那么,在一个组织内,其风险问题也是突出的。例如,贝克所谓的“有组织地不负责任”,领导者和专家们在制定某项决策后导致风险的生成,却以科学和技术为自己辩护,在一个组织内,同样的领导者和专家为组织制定的决策可能会导致组织内存在某种风险,全凭组织自身的能力来化解风险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加入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就会较为容易处理。因此,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寻求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能够在组织应对变化和风险时,避免选择增加组织层级以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组织问题,反而会阻碍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寻求组织外部合作是组织有效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的重要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领导管理内卷化这个概念虽然不常出现,但是领导管理内卷化现象却长期存在于领导活动中,如何识别并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就是现代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和素质,是构成新时代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领导者要仅仅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秉持“去内卷化”的管理认知,以治理型领导方式加强组织合作,重视培养组织成员学习能力,以此突破领导管理内卷化,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组织模式,形成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刘世定, 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 2004 (5) :96-110.

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 2007 (3) :194-208.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6页.

[美]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页.

 

原文载于《领导科学》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