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专题研究  >  理论与方法  >  方法
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

作 者:       来 源:

  社会学研究方法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来说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二十几年来, 我国社会学研究者在学习和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社会学界整体的研究方法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对低的发展阶段,与社会学方法所应发挥的巨大作用还十分不相称。正是由于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 广大的社会学研究者还不能非常科学有效地探索和分析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同时, 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学学科顺利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主要从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 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及其意义 

  社会学的责任是要发现并解释社会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而社会学研究方法作为社会学者探索社会世界奥秘的工具和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各种科学的方法一样, 社会学研究方法也必然受着科学一般规律及固有特征的制约和影响。其中, 对研究方法的规范化要求就是这种制约和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所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 指的是在具体的社会学经验研究中, 研究者要自觉遵循前人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所总结出的、相对成熟的普遍性原理、原则、方式、方法及技术。这种相对成熟的普遍性原理、原则以及方式、方法和技术, 正是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 具体来说,无论是探寻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 还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概率抽样原理; 无论是概念操作化的

  程序和方式, 还是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直至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的技巧, 参与观察的技术, 调查数据的编码、录入、清理程序等等, 都已形成了一些科学的、固定的、有相当规范的知识体系。正是依靠这种规范化的原理、原则、方式、方法和技术, 每一项具体的社会学研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社会世界的本来面貌, 才有可能揭示出隐藏在大量社会现实背后的本质规律性。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除了要求社会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程序、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我行我素以外, 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含义, 这就是, 任何一项具体社会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及其成果, 都必须接受整个社会学研究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而进行这种检验和评价所依据的, 也正是源于科学基本原则和程序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因此, 在一定意义上,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是衡量社会学研究整体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没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 提高社会学研究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 在认真评价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问题, 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学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及其意义 

  本文所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指的是在应用规范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 要根据中国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这种一般性的研究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补充和完善。就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样,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普遍性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 也一定要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具体现实相结合、相适应。这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方法本土化的最基本含义。

  之所以在强调社会学研究中具有普遍适用的、规范化的方法的同时, 又强调这种方法对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主要是因为, 社会学研究具有明显的、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征。 这种不同的特征是由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过程和特点所决定的。实际上, 作为探索社会现象的工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其自身也包含着一定的社会与文化特质。特别是由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人们的社会行为, 是由人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而人又是一种具有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特征的社会性动物。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决定了生存于这个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行为方式, 也决定了他们对于同一种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所具有的不同反应 (这一点在使用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当面访问等方法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作为科学探究工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时, 应该充分注意到这种工具所受到的具体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一定形式的本土化工作, 使这种方法更好地为我们认识社会世界的各种规律服务。这就是我们强调社会学研究方法本土化的主要意义。

  实际上, 我国的社会研究者长期以来一直都在进行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工作。他们在具体的社会研究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不同于一般性、普遍性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 这些同样是我们所应珍视的重要财富。无论是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中, 还是从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研究者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中, 我们都可以学习到许多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吸取到许多成功的、有效的研究经验。

  三、提高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水平,我们要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与本土化要求出发, 努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学研究中, 理论和方法都不是孤立的、相互分离的存在的, 它们在解决某种特定的社会学问题的过程中一起形成并紧密相连。研究方法应该总是在其所说明的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理论背景中来发挥作用。因此, 我们可以说, 社会学研究方法只能是理论背景中的方法; 同时, 也只能是问题背景中的方法。 既脱离理论、又脱离问题的方法并不是社会学者追求的目标。将经验层次的具体研究与相对抽象层次的社会学理论进行连接, 建立联系, 同样是社会学研究方法规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十多年来社会学研究的实践表明,“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的相互分离, 是我国社会学研究中最具潜在性影响的弱点。正是由于许多经验研究缺乏与理论的衔接,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些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研究, 以及一些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累积性的零散研究。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社会学经验研究的质量和发展, 它还影响到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1 ]而社会学研究方法规范化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将研究过程中在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性、规范性, 最终落实到揭示和解释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上面来, 落实到对社会学相关理论的构建与检验上面来。

  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角度开展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关系的探讨至少可以包括这样一些主要问题: 比如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社会学理论如何为社会学经验研究提供概念框架和进行指导, 经验研究如何以社会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研究者如何从经验研究结果中归纳出、抽象出具有社会学理论内涵的概念和命题, 如何提高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理论价值, 如何建构连接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一般性桥梁, 等等。在这方面, 西方社会学中广泛运用的各种中层理论及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密切联系, 值得我们下功夫、花力气去学习、去琢磨、去实践。

  2.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是我们探讨社会现象时可以采取的两种不同的视角和途径。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看,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 关键在于方法的运用要与所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相适应。应该看到,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除了在具体操作程序上、实际应用范围上有较大不同以外, 二者的方法论基础更是导致二者不同的内在因素。 因此, 从方法论角度研究和探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特征、探讨二者所基于的特定假设、二者所遵循的特定逻辑、特别是二者所能够回答的问题类型, 将是今后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除了从大的方面对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进行区分和探讨外, 还应该对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中各种具体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探讨和分析。通俗地说, 就是要弄清楚社会学研究的“工具箱”中, 各种不同的研究工具所具有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弄清楚它们在社会学研究的实践中各自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这种探讨对于我们在实际研究中恰当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 在定量方法中, 变量测量、特别是操作化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瓶颈”之一, 社会学界对此方面的讨论还不够充分, 这种不充分实际上正是大量具体的社会学定量研究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同时, 对资料处理, 特别是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运用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实际应用中分析的水平不高, 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而定性方法方面的研究就相对更加欠缺一些。 虽然相对于定量研究方法来说, 定性研究方法本身显得更为灵活, 其程序相对不是那么严格, 研究者个人的主观性作用相对较大。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定性研究就可以随心所欲, 完全凭研究者个人的喜好和经验, 毫无章法可循。实际上, 同样作为经验研究重要途径和方式的定性研究既有着其特定的方法论、特定的逻辑程序, 同时也有着其特定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特定的研究技术和技巧。 所有这些并不是一学就会、一用就行, 而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特别重要的一点是, 无论每个社会学研究者自己是偏好于或习惯于采用定量的研究方式, 还是定性的研究方式, 他都应该对两种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不足保持清醒的认识, 对两种不同的方式所能回答的问题的性质具有明确的认识, 对衡量两种不同的经验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所采用的标准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在坚持两种研究方式规范化的同时, 注意到它们在本土实践中的各种障碍和局限,才能更为有效的运用好它们。

  3. 理想状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如果可以把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看作是一种理想的取向的话, 或许就可以把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本土化看作是一种现实的取向。社会学研究方法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 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 它的一个基本特质就是要面对现实。 换句话说, 研究方法是一种与具体的社会学经验研究紧密相关的知识, 其价值也实际体现在各种具体的社会学经验研究之中。

  应该注意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在一般原理上、基本程序上以及具体方法技术上对研究者所提出的要求, 往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而社会学研究者在实际研究中对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则往往是现实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差距, 存在着矛盾。虽然对理想状态的探讨是基础, 但对现实状态的探讨则更为综合。一个研究者不了解、不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各种基本程序, 不懂得、不学会社会学研究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显然是做不好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的。但是, 如果不懂得将各种规范的方法技术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条件联系起来, 同样也是做不好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因此, 有必要认真探讨各种社会学研究方式和方法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探讨它们在中国人心理上所可能产生的各种反映, 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和创造, 使之能更好地接近中国社会的现实、接近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理世界。

  举例来说, 城市入户调查一直是许多社会学研究课题所面临的任务和所采取的方法。但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 特别是随着社会心理、社会规范以及社会信任机制的变迁, 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入户调查的抽样和实施变得越来越困难。各种教科书中的理想模式越来越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其结果是导致城市入户调查资料质量的下降。因此, 探讨如何改进抽样方法、如何减少入户调查的困难, 以及如何增加多种城市调查的途径, 就是这方面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4. 经验研究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规范的且符合本土现实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目标, 是要为创造出接近客观现实的知识提供可靠的保障。而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则是这种努力的直接反映。各种学术刊物所发表的社会学研究报告和经验研究论文不仅仅是社会学者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的交流, 同时还包括着对产生这些观点和获得这些结论的方法的交流。 因此, 对学术论文的探讨和分析中, 不仅应有对作者观点和结论的评价与商榷, 还应包括对作者获得这些结论的方法和资料的评价与商榷。这是一种促进和提高社会学经验研究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机制, 也是一种规范的知识辨析、知识积累、知识建构的有效机制。应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注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累积性, 规范研究论文发表的程序性和形式要求。 特别是要鼓励通过正常的学术商榷和交流, 弄清科学方法的本质要求和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使研究者不断从实践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方法水平。

  要强调经验研究论文发表的规范性要求, 这是目前较为薄弱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 经验研究的论文必须有专门的“研究方法”或“研究设计”部分, 要清楚地向读者介绍研究的总体、样本抽取方式、资料的收集过程、变量操作化的方法、测量的指标等内容。这种对研究方法的专门介绍,“不是教条, 不是框框, 也不是‘洋八股’, 而是科学研究论文的必备条件, 是其结论成立的前提和依据, 也是研究者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体现。 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研究者的研究行为, 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和同行切实地了解作者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普遍性和适用性”[ 2 ],这种对研究报告的规范要求, 是社会学知识的交流、累积和创造的前提条件, 也是衡量和判断一项具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 学术刊物的作用十分关键, 也十分重要。因为它对论文的取舍, 不仅是一种筛选, 更是一种评价, 也是一种导向。

  5. 研究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促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是加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与训练。目前各高校社会学系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中所开设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 无疑是提供这种途径的一个基本方面。 但现在的问题是, 各校各系基本上是各自为阵, 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同时, 一些学校的社会学系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师资相当欠缺, 再加上各社会学系的方法教师相互之间缺少有关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和集中培训,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这种规范化知识的传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方法训练尤为重要。因为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要学习做研究。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作为社会学新生力量的研究生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

  除了正规的学校教学训练外, 由全国社会学学会组织对中青年社会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培训, 也是促进研究方法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回顾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社会学恢复初期举办的几期社会学讲习班、培训班以及1990 年代中期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几期社会学研究方法高级培训班, 在促进整个社会学研究队伍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的提高方面所发挥出的十分积极、十分有效的作用。因此, 在新的世纪中,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有效的形式, 设法创造条件, 争取每隔一段时间 (比如两年、甚至一年) 举办一期这样的培训班。

  6. 研究方法的研究和交流

  实践与认识、应用与研究, 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提高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水平来说, 亦是如此。加强高校中的社会学方法教学与训练, 可以为这一任务的实现提供一种好的基础; 而加强对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以及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学术交流, 则同样是达到这种提高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方面, 我们要有目的的针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内容进行研究, 即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对象来开展研究。这种研究是一种非常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像研究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那样来研究各种社会学研究方式, 要像探讨各种社会问题那样来探讨各种社会学研究方法。这种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既要有纯粹的方法论的探讨, 也要有具体的、面对现实的各种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的探讨。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要有专门针对方法问题 (而不是社会学具体问题) 进行的经验研究。 除了要加强对方法本身的探讨外, 还要加强对方法应用问题的探讨, 特别是对方法应用过程中的障碍以及结合实际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探讨。社会学的学术刊物中应该加强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栏目, 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指南中, 也都应该有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课题。

  另一方面, 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学术组织, 积极举办探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学术会议, 达到及时总结、广泛交流的目的。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学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自 1992年成立以来, 组织和开展的全国性学术活动还不多, 也没有形成较规范的学术年会制度。换句话说,目前它还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需要积极巩固和加强建设。另外,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 社会学界的学术会议年年都有, 但是, 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学术会议却只召开过两次 (1986 年与 1996 年) ,这种状况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社会学研究队伍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总结与交流的需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学经验研究水平的提高。

  强调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和交流, 除了可以直接促进研究方法水平的提高外, 还具有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即可以引导社会学研究者自觉增强自己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因为“正是这种素养能够使我们明白, 对各种不同的研究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和局限。这种素养还能使我们在思考所研究的现象和问题时, 自觉地从探讨的可行性、设计的周密性、方法的合适性等角度来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从问题走向答案”[ 3 ]。

  7. 研究方法的基本建设与资料积累

  如同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些基本的建设和积累一样, 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些基本的建设和积累。这种基本的建设和积累除了前面所谈到的教学、训练、研究与交流以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来促进。 笔者建议, 在这方面, 可以考虑开展两个重要的建设项目: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就是建立起“全国综合社会调查”制度。这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的大型研究项目, 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学界的一项大型的基础工程。它的规划建设和具体实施将涉及到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方方面面, 也将会大大促进和提升我国社会学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水平。 美国从 1972 年开始, 就建立了这种全国性的综合社会调查, 即著名的 GSS (Genera l Social Survey)。 这一大型调查成为美国社会学界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界开展各种研究的一项主要的数据来源。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开始探讨并尝试建立我国的综合社会调查, 并逐步从方法上、实践上、制度上完善这一调查, 从而为整个社会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提供进行各种研究的科学的数据资料。

  第二, 在此基础上, 加强和开展社会学经验研究数据库建设。任何科学都是累积性的。对于社会学研究来说, 经验研究数据库的建设, 是一项相当基础的工作, 也可以说是衡量社会学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的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内,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经验研究, 特别是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早已是成千上万, 但是, 令人特别遗憾的是, 到目前为止社会学界还尚未建立起一个像样的、可供社会学界共享的数据库。几乎所有的调查数据都是“一次性”的, 一旦某个具体课题完成, 其数据也就不知去向, 再也无人问津, 造成了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极大的浪费现象。而这种浪费现象的直接后果, 就是一方面使得大量的社会学经验研究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阶段, 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学界很难利用数据资料从纵向发展的视角来认识整个社会的变迁。

  可以说, 规范的、科学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与“全国社会学研究数据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将是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与这两个大型项目的建设相配合的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应为“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设立专门基金, 而在每年的课题申请立项规定中也应相应规定课题数据的共享制度和具体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应用与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00, (1).

  [2]风笑天.结果呈现与方法应用[J ].社会学研究,2003, (2).

  [3]风笑天.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与方法修养[J ].社会学研究, 1999, (2).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