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科研动态  >  摘要栏目

区域社会中的社会包容与均衡发展——基于西双版纳地区的个案分析

作 者:       来 源:
  《区域社会中的社会包容与均衡发展——基于西双版纳地区的个案分析》调查报告是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持的“2013年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抽样调查相配合的定性研究,通过分析当地的发展思路、治理方式与社会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症结,对破解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提出新的解题思路。

  基于2009-2011年多次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缺乏工业,地方政府希望抓住自身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走一条转型成本较低的发展之路。2005年,国务院下达《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未来5-15年环保事业进行规划。在《决定》精神指导下,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要求各省市县动员参加;与之配套有项目资金,被层层分解到县级地方政府,形成市(县)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村逐级申报一系列项目。这个项目给地方政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使其能够重新规划全镇经济生产的格局。

  调查发现,地方政府主要发展三种种植经济:平坝地区的西瓜种植、高山古树茶保护开发和“稻鱼菜共生田”的生态田系统。前两种经济利润较高,尤其是古树茶这两年更达到惊人天价。但是两种生产方式都有局限。种植过西瓜的土地次年地力减退,无法再种西瓜,因此生产是不可持续的。而为了保证古树茶的垄断利润,高山社区禁止茶树、土地流转,也不雇佣外人采茶,实际上是将经济发展积聚的能量都压缩在社区内部,消化不了的结果就是社会崩溃。许多一夜暴富的村寨出现了攀比建房、沉迷博彩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这种生产方式导致社会是不可持续的。

  相比之下,生态田系统利润虽然没有这么高,但却可能是目前最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田是将稻田挖低形成塘田,收割后蓄水养鱼,在田埂常年种植蔬菜,形成一个稻、鱼、菜立体种植的循环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产业与当地社会和文化传统密切契合。由于受佛教信仰影响,公众相信今生不断积累功德、消除业报,才能在来世获得救赎。因此个人的生命周期循环不断,需要一个可持续性的社会体系支持。“生态田”作为一种可持续循环的生产系统,通过劳作制度,也间接塑造了一种可持续循环的社会再生产系统。

  这一个案折射的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困境是普遍的。其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匹配,已经不单纯是由于经济落后带来的,而恰是因为过去10多年经济迅速增长,积累了超过以往数十倍的财富,超出社会能承受的经济总量所致。同时,社会建设又没有及时跟上,未形成有效的社会道德约束。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