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政策研究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研究

在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 者:逄锦聚       来 源:《经济日报》(2023年11月27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企业改革。经营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天津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二十九条举措,有效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发挥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阻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增强新型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天津按照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定位,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三是深化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摒弃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发展的思维定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要素更好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天津教育科技发展有很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加大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

  四是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五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的服务和监管能力。

  六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天津具有集空运、海运、陆运于一体的现代流通优势,要按照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