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政策研究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破译新常态发展密码

作 者:       来 源:

 

吕永乐

2016年04月11日15: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摘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了洞悉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挖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以及阐述新常态的具体特征出发,梳理五大发展理念与新常态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五大发展理念如何破译发展密码,引领新常态纵深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尤其在新常态背景下,五大发展理念既集中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又科学遵循和把握住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必将进一步打通中国发展的“任督二脉”,进而创造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一、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常态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指出了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的路径,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提供了新常态探索的理论基调。五大发展理念与新常态是相互贯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要系统认识树立新理念与适应新常态、培育新思维与推动新发展的内在联系,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作用于新常态的着力点。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常态最核心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只有依靠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系统发展、辩证发展、科学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现实障碍倒逼而来,唯有协调发展,才能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坚持绿色发展,就是秉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唯GDP”式粗放型发展已证明不合时宜,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正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坚持开放发展,就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合作中加强沟通,共赢中化解冲突,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有深远意义。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面对当前资源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状况,共享理念的践行必定让人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拥有更多“获得感”。

二、新常态为五大发展理念提供现实基础。

新常态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必须要遵循规律、顺势而为。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在精准洞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性特征以及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

新常态中的新情况,决定了创新的必然。新常态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在速度上,正在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既是对中国国情的全新揭示,又是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方式的结果。新常态中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转、必须跨越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全新阶段,意味着旧思维、老办法已与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攻坚期难题和深水区困境脱节,急需颠覆性创新思想、文化、制度,因此创新发展是必然选择。

新常态中的新矛盾,决定了协调的必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是对中国问题的形象描述。正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所说的,“之所以强调协调发展,正是由于现阶段的发展存在种种不协调的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了,社会问题和矛盾时有发生。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城市迅速发展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仍然缓慢。国家硬实力提升了,软实力相对还不够强。面对发展中的短板,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高度强调,“我们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新‘四化’、政府与市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的协调发展,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协调发展,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民众的呼声和诉求。

新常态中的新焦点,决定了绿色的必然。“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色富国逐渐成为共识,也成为我国全面发展的风向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GDP数字的加大,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我们还要注重社会进步、文明兴盛的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我们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成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而且成为引领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文明发展新道路的新的行动纲领。

新常态中的新问题,决定了共享的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改善,但同时出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另一方面,当前遇到的诸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陷阱和“公信力弱化”“群体性事件”等现实问题,倒逼政府高度关注人民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因此,“十三五”规划从均衡公共服务到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从改善教育质量到促进就业创业,从缩小收入差距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对共享发展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致力于回答“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常态中的新挑战,决定了开放的必然。当前,由于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倒逼,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呈现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但正如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所说的,“可以肯定未来五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挑战将进一步上升。对外,我们不仅面临着扩大市场开放的压力,还面临着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挑战。对内,我们不仅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困难,还将面临着结构性失业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我们已没有退路,也别无选择。”因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开放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必须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主动开放、公平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在开放中赢得国内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竞争以及决胜阶段的主动权。

三、五大发展理念揭示新常态发展大逻辑

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其趋势性变化,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发展大逻辑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深刻认识,又展示了我国走向未来的全面和精准的发展蓝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五大发展理念的产生也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蓬勃发展以及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去把握发展思路,去分析和处理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从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到“九五”期间的“可持续发展”,再到“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科学发展观”,最后到现在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且充分整合了整个社会的共识和凝聚力。尤其在2016年习近平第一次国内调研时首次在讲话中对每一“理念”增添了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其蕴含和彰显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正确指引。

新常态,从最初被国家领导人提及到成为指引经济发展方向的高频词,凸现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持续优化发展。新常态认识的飞跃,进一步催生新理念激发新状态。新常态既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最大的实际,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新应用。新常态的提出是符合经济规律、尊重经济规律的直接体现,是经济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典范。“三期叠加”、“内外失衡”、“动力不足”、“结构失调”是当前发展严峻的新挑战,但“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分享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健康中国建设”同样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同样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因此,“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思维,“重大战略机遇期与严峻挑战期并存”的新常态激发展现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与新常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通,一旦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必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鹤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