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政策研究  >  学术论文

浅谈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

作 者:叶思思       来 源:《企业导报》2012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首先对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养老金替代率的目标进行了展开,从养老金替代率的三个支柱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借鉴做了一定的总结,对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 键 词: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金替代率

  在计划经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城镇、集体企业或固定职工,小型集体企业、私营主、三资企业职工以及个体户业主均不在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之内。由国家或企业一力承担的养老保险造成替代率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人数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财政以及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另外,较高养老替代率造成企业员工怠慢工作的现象,也不利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市场化经济,原有的养老保险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经济体制革新。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国务院确立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从此,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开始从现收现付制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过渡。养老保险改革表现出保障水平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建立多支柱组合模式的特点,并力求在养老金筹集和给付上实现制度的财务收支平衡,抵御各种经济、人口与政治风险,使制度能够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制度下,养老保险金由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调整。随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两支柱的加入,替代率变得更为重要,替代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二、养老金替代率及替代率目标的确立

  (1)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内涵。养老金替代率也称为退休职工工资替代率,从纵向看,即以退休者个人为研究对象,是指退休者领取的养老金占其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从横向看,平均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人均养老金收入与在职者的人均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它表明了一定地区同一时期退休者与在业者的收入对比关系,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等因素制约。养老金替代率高低反映了养老保险金与劳动者退休前的某种关联,反映了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下面就养老金替代率目标的确定进行探讨。(2)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的确立。养老金替代率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有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养老金给付的指数调节、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我国养老保险金由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因此,我国养老保险金替代率也由三个层次组成: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确定为60%左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为20%,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达到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的20%,养老保险金目标替代率之和为100%,达到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最高限。

  三、支柱养老金替代率分析

  (1)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分析。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是属于养老保险第一层次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替代率。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确定为60%左右。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过高,应该尽快调低,否则我国会因财政压力过大重蹈西方高福利国家的覆辙。事实上,一方面,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自愿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但第二、第三养老金替代支柱还未发展成熟,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完全靠强制性的基本养老金支柱。因此,要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能够达到退休前的水平,仅靠第一支柱来负担,是很危险的。另一方面,从养老金缴费率30%的国际警戒线来看,我国的养老金缴费率水平过高。高缴费率与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成正相关,直接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沉重,这就要求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起多支柱的养老保险金体系,不让社会养老保障完全依赖于基本养老保险金支柱。(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分析。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替代率是指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员工退休后领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占其退休前一年平均工资的比例,也是用来衡量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的一种方式。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充分发展企业养老保险金这个第二养老金支柱,对于实现养老责任从国家到企业、个人的过渡,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分析。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是居民自愿进行的养老储蓄或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员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一并记入个人账户,员工退休后按账户内储蓄养老金一次取出或分次提取。提倡鼓励个人参加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扩大了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也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对于个人来说,增强了个人储蓄防老的自我保障意识。

  四、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借鉴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与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起步较晚,尚未广泛建立起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充分发挥第二、第三支柱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现实,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经验。(1)调整三支柱替代率比例——以美国为例。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由公共养老金计划、职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储蓄三个支柱构成,相对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美国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来源于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计划,而公共养老金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从替代率上看,低收入者的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是56%,高收入者的替代率仅为26%。一般情况下,高收入者职业养老金加上公共养老金可以达到退休人员退休前收入的50%~55%,而低收入者则可达到70%~75%,大体保障退休员工的生活。除此之外,美国70岁以下有收入者都可以开设个人退休账户,为鼓励个人积累个人储蓄养老金提供税收上的优惠,从而形成第三养老支柱。(2)建立养老金替代率自动调整机制——以瑞典为例。瑞典养老保险体系是由收入型养老金也称为名义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型养老金和保障型养老金构成。在引入养老金替代率自动调整机制前,瑞典采取的是根据通货膨胀指数和工资增长率两个指标来调整养老金的机制。旧的机制会因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财政支出困难。瑞典引入的自动调整机制是通过建立一个养老金资产与负债“平衡率”指标,来实现财政支出平衡。平衡率大于1表明养老金财政有盈余,养老金替代率按工资指数和通胀指数进行调整;平衡率小于1表明养老金财政亏损,自动调整机制发挥作用:降低在职职工名义账户利率以及退休人员养老金给付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红梅。养老金替代率问题探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

  [2]张士斌,黎源。欧洲债务危机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视角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

  [3]褚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3)

  [4]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

  [5]游春,谢杰。中国新企业年金替代率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