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期,一系列涉及工业生产、能源发展、科技成就,以及社会民生的相关利好消息发布,多角度齐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助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
到2026年底 我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我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等各环节,保障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
方案提出要加强顶层谋划,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系统平台、重要数据保护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保护水平提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形成数据安全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技术、产品与服务,适应新时期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护新形势、新特点和新需求。
上海新认定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2月27日,上海新认定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7家外资研发中心,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上海还首次认证了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超8000万千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千万千瓦以上,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在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将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大力提升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挖掘需求侧资源调峰潜力。
在推进储能能力建设方面,将做好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优化电力输、配环节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和布局,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协调发展。
在推动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将推进新型电力调度支持系统建设,提升大电网跨省跨区协调调度能力,健全新型配电网调度运行机制。
通过这些重点任务,到2027年,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运行
2月27日,我国首个“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它也被形象地称为“地面空间站”。这里占地面积约有50个足球场大小,可以根据科学问题和工程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从而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手段。
据了解,“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从2005年开始论证,到正式通过验收,历时18年。去年试运行以来,已经服务了国内外多个用户单位,支撑了我国多款宇航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
最高检启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明确11项重点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自今年2月至12月在全国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并明确11项行动重点,包括进一步加强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各级检察机关将围绕社保、食药等民生热点加强司法保障,运用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国家税务总局 公安部等八部门2023年挽回出口退税损失约166亿元
2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等八部门通报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情况。据统计,2023年,八部门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挽回出口退税损失约166亿元。
据介绍,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充分发挥联合打击工作机制作用,对虚开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重严肃查处,有效维护了经济运行秩序和国家税收安全。
据统计,2023年全国累计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17.4万户,特别是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挽回出口退税损失约166亿元。与此同时,围绕护航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针对重点风险扎实做好防范和打击工作,挽回国家税款损失32亿元。
“保障+市场”科学编制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记者2月27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根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的重要抓手。各城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准确研判住房需求,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按照要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要明确年度各类住房及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区位,测算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保障性住房要进一步明确供应套数和户型结构。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2024年4月30日前、2025年3月31日前,各城市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当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