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政策研究  >  热点争鸣

美西方当代公民社会发展的反思与批判

作 者:       来 源:

  公民社会在西方话语中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概念,其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和近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和当代公民社会理论。在古典理论时期,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阐述,近代的洛克、霍布斯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进入现代化社会,以黑格尔和马克思为代表,从经济领域定义了公民社会。当代社会,葛兰西、哈贝马斯将其指向了文化批判领域(李潘,第9、10页)。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用以指代城邦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 koinnia politike 一词,古罗马时期西塞罗将其词转译成拉丁文 civilis societas,意为 “是一种与自然状态相对的、区别于乡村部落的、在古希腊城邦制下的公民政治生活。”(叶海波,第176页)现代社会,在资本主义兴起后,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黑格尔,第197页), 即在国家和家庭的私人领域之间,存在一个公共的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指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页)马克思指出,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他强调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胡为雄,第105页)。这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意境更高的概念———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人与人之间平等且自由的人类社会(胡为雄,第107页)。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谋求建立的资本主义的公民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具有更高的意境,立足点在于人类社会,而非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市民社会。“马克思只是把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他提出的 ‘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就是超越 ‘市民社会’阶段以期将来实现的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胡为雄,第107页) 

  当今时代,公民社会不再是哈贝马斯等笔下文化批判的对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化与民主化改革浪潮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宣扬公民社会理论”(祖密密、赵玲,第59页)其目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批判,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和制度输出的话语工具。事实上,“西方国家向世界灌输公民社会理论,进行 ‘民主’‘人权’输出,其用意并非维护世界各国的社会稳定、建立 ‘民主’的世界和改善世界的人权,而是以这种看上去很美、实则包藏祸心的理论来掩饰它们打压反西方政权、扶植亲西方政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维护西方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这一图谋而已。”(刘志明,第90页) 

  实际上,公民社会成为被西方异化的工具外,随着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里根主义的推行,新自由主义化的公民社会日渐显露出来。新自由主义政策推行四十年来,美国社会内部两极分化日甚,社会不平等加剧,美国的公民社会发展不再是既往追求公民权利、社会公正的存在,也日渐与社会结构的转换结合在一起,成为政治极化、社会分裂,以及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社会成员对抗的动员形式。异化的公民社会主张,个人自由至上,个人自由先于国家,因此“小政府,大社会”的主张便有了现实的社会动员基础和组织形式,这也为美国政党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分化提供了现实依据,成为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政治斗争的意识形态工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国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趋势进一步扩大,美国社会分裂的程度、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二战”后传统美国社会两党之争的范畴,美国两党内部各自不同派别的斗争与各自公民团体的动员互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政治民粹主义煽动的工具。例如,美国国会被占领事件、“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麦肯锡被罢免众议长,这一系列政治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源在于日渐失衡的美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和本质上难以调和的矛盾的爆发。恩格斯在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时精辟地指出:“工厂主们,尤其是那些最大的工厂主,就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发现罢工——发生的适时的罢工——也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所以说,“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使资本加速聚集在少数人手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因此,那些看似给人以自由的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言论、行为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由,都只不过是满足资本维持其攫取财富和维持其统治秩序的工具,是一种资本化的、物化的自由,而不是真正的建立在人与人相互协作和全面自由发展共同体基础之上的自由。可见,“公民社会理论将‘权利本位’奉为圭臬,始终秉持自由至上的权利观,指认个人既是最高意志的载体,又是政体至高无上的组成部分,实现公民权利和自由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善’。”(祖密密,第92页) 

  个人权利和表达的绝对自由化,在社会不平等加剧与社会分裂的背景下,实际上是为各种社会中的极端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做了注脚。近年来,西方极右翼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危机造成的客观条件,借助公民社会动员力量,成功将民粹主义催生出来,并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给世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这已然成为美国的一种“风潮”,成为国家利益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合体。在当下的美国,公民社会不再单纯视作一个追求“自由”的主张,而是更加异化的政治极化的工具。 

  实际上,公民社会不管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主张,还是西方工具性的建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个体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方式,甚至作为推广西方模式的一种手段,都难以摆脱资本至上和裹挟之下,对真正自由和人民利益的忽视。表面上看,西方社会内部熙熙攘攘,公民权利得到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得以实现,自由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些相对于封建时代对人和人性的泯灭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最大成果。但是,当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确立之后,看似得到自由的“奴隶们”,成为资本主义统治牢笼中新的“奴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指出:资产阶级“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页),尤其是“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页) 

  当回顾资本主义整个崛起历史和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时,可以看到,它们实际上走了一条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事实上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苦难,或许远大于它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进步意义。以西方力推的环保领域为例,作为西方公民社会运动的一种新内涵,实际上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习近平,第6页)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引发的发展危机,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精英们他们提出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主张和观点,但是那些要么是绑架别人的道德工具,要么是转移矛盾和推卸责任的话语陷阱。对此,大卫·哈维批判道:“资本主义精英和他们在知识、学术界的追随者,目前似乎既无法根本挥别他们的过去,也无法针对令人不满的危机(经济停滞或增长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某些权力落入债权人手中),提出可行的出路。”(大卫•哈维,第XIX页) 

  可见,今天西方现代化带来的弊病也在反噬其自身,公民社会的自由,愈演愈烈为从“黑人的命也是命”到法国街头青年骚乱的“动荡自由”。公民社会实际上成为西方现代化弊病之下街头政治和对抗性行为的注脚。当资本增值成为西方现代化的主旋律之时,期待公民社会成为一种社会中的掌握自身和国家发展命运的一种终极自由方式,既不具有现实性,也不具有可行性,充其量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描绘的迷惑西方民众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骗局。在这种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必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必然的结果是人的物化,是人与社会发展的脱嵌,公民社会参与的政治行为最终沦落为票选政治的肥皂剧。 

   

  参考文献: 

  李潘. “公民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西南大学,2021.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2987. 

  叶海波.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之区别浅析.黑河学刊,2018(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胡为雄.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祖密密、赵玲. 公民社会思潮应对理路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刘志明. 廓清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迷雾.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祖密密. “公民社会”思潮及其理论和实践误区.探索,2018(2).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求是,2023(16). 

  大卫•哈维.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