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政策研究  >  热点争鸣

当心“伪城市化”已经侵蚀了城镇化的空间

作 者:曲子       来 源:观点中国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体似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把问题推向未来,但要把利益留在当下,而且越大越好。金融危机爆发后四年来,伯南克、美联储连续QE被全球质疑和谴责,但这不过是在解决格林斯潘时代留下的问题。也就是说,格林斯潘把伯南克的好时代给窃取了。

  这是人类普遍的倾向,也是全球目前遭遇的困境。中国更甚。过去10年的果是过去的过去10年的因,过去10年的因又已形成未来10年的果。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无疑与2002年启动的房价高涨和城市化“大跃进”式发展有关。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过:21世纪人类最大的两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过去10年中国的城市化,不可不察。而且非仔细“察”和辨别清楚不可。

  11月21日,李克强,下一届政府领导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贯彻十八大精神署名文章,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差距就是潜力。

  今年2月份,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是51.3%。事实上,目前全球的城市化率平均恰好也为51.3%。也就是说,去年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今年3月份,媒体披露的社科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要实现75%城市化目标应该在2040年左右,也就是说还需要30年。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要提高0.8-1个百分点,也即每年1000万以上人口要转移到城市。

  这是非常宏大的命题。宏大到依此推算我国GDP,十年内可以超过美国。剩余20年怎么也会超过美国一倍以上。这似乎吻合IMF去年4月发布的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到18.9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仅有18.8万亿。但这是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并非现行汇率也与钢筋水泥的房地产泡沫无关。

  若果真如此,的确是中国幸事。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简洁明了。

  第一个质疑者,是国泰君安经济学家李迅雷。早在2010年,李迅雷就对当时公布的城市化率47%提出过质疑。近期,李迅雷再度撰文:“城镇化: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还是阻力”提出质疑。李迅雷认为,从农村看城市:中国或已步入城镇化后期。

  根据李迅雷提出的公式:城镇化率=1-农村化率。他的研究结论是,目前中国农村主要从事非农职业的人口大约只有1.6亿左右,比官方数据少一个亿,而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数量大约只有4000-6000万人口。可以佐证李迅雷这个观点的是,始于2004年以来东部城市制造业就出现的“民工荒”。

  质疑者并非李迅雷一人。另一个质疑者来自社科院金研所副所长殷剑锋。殷剑锋认为,通过两个常用的观察指标:中国非农就业比重超过了60%,但城市人口比重刚过50%,得出中国城市化比工业化慢了10个百分点的结论,但这是错误的。

  殷剑锋通过城市人口比重/非农就业人口比重指标,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和巴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是0.71,这介于日本0.69和德国0.75之间。殷剑锋认为,如果以美国0.83指标为基准,再假设中国的工业化停滞以至于非农就业人口比重维持在60%的水平不变,那么,中国的城市人口至多只能达到53%——这只比目前水平高2到3百分点,按照过去的城市化速度,明年或至多后年城市人口比重就会达到这个临界点。

  而过去10年“土地和城市的城市化远超过人口城市化”的观点,包括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观点,更是得到了更多学者的认同。华生认为,过去的城市化是把“农民变市民抹去了,自然就只有土地的城市化。”吴敬琏也认为,“土地的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城市化的速度”。并认为中国土地浪费非常严重以及一些省会和地级城市出现了“造城运动”。周其仁更是在《经济观察报》刊登系列评论,探究中国土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笔者更是坚定认为,中国城市化早已误入歧途,过去的城市化只是在窃取我们未来。过去10年的城市化就是土地和楼房的城市化,而且已越过了边界——也即超过了2020年。就如同格林斯潘当时所犯的错误同样严重。

  在此笔者以不够完整的公开数据佐证自己的观点:1、土地城市化和造城运动。2010年,媒体公开报道,全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有183个计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今年来问题更加严重。再根据土地资源战略课题组提供的数据看,1996年至2008年,城镇用地增长了52.21%。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数据显示,地级以上城市辖区建成面积增长70.1%,而人口增长却只有30%;全国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为6.44%,而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5%,土地城市化速度比人口城市化速度快出2个百分点。

  2、摩天大楼和城市商业中心的城市化。今年多家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有87%在中国,目前我国在建摩天大楼总数已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已经拥有摩天大楼总量。这被称作“劳伦斯魔咒”。媒体今年4月份报道,国际地产经纪商世帮魏理仕近日公布了“全球零售业调查数据”。在全球购物中心建设规模“十大”城市中,有8个在中国,其中前三位分别是天津、沈阳和成都。

  3、空置房和小产权房。2010年7月,媒体就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走字读书为零。这表明这些住宅属于空置房,而这足够2亿人居住。今年以来媒体披露的贪官,动辄20、30甚至80多套住房,且多为空置房。这佐证了中国空置房数量巨大。小产权房方面,能够查到的公开数据,仅是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的数据,当时的总量高达66亿平方米。

  今年5月份,西南财经大学推出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达九成。同样的数据,欧盟平均为60%,德国仅有42%、英国68%,日本不超过60%,美国65%。

  以上数据和观点只能侧面也应该能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误入了歧途:土地城市化越界、楼房城市化过度、地方政府“造城运动”、房地产绑架经济。也就是说,过去10年的“伪城市化”已经窃取了未来城镇化的空间。未来的城镇化只能是“人化”而非“物化”。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前提自然形成的。高房价、高地价与工业化难以兼得。

  本文提供的数据不详细也不完整,而本文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建议下一届政府的第一经济要务,就是进行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大普查。未来中国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应该有一个确定性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经济大调查的系统和真实数据。

  这次经济大普查应该包括GDP的真实数据、国有资产的真实家底,而房地产应该是重点。而对于人口问题,笔者的建议是,这次只对农村常驻人口进行抽查,这个数据更能真实反映城市常驻人口数据。毕竟大面积普查难度太大。

  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战略应该是大于战术之和的。中国的GDP、国有资产、房地产可以说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关键性因素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事关中国经济战略性的决策正确与否,其重要性大过所有经济问题。

  中国机会与中国风险是一体两面。中国经济成就与中国经济问题,都在过去10年里快速飞奔,未来10年中国经济到底是机会大于风险、成就大于问题还是相反,取决于下一届政府的宏观战略决策,而决策的基础是数据的真实性。

  经济大普查或将事关未来5-10年中国经济的兴衰。这并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