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是社区工作的理论介绍,目的是通过这个章节使你能对社区工作的理论包括社区的定义、社区工作在社会工作专业里的解释、社区工作的各种工作模式,以及社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一章主要是厘清我们对社区工作的一些理解。在本土,当我们谈及社区工作,很容易联想到在街道层面所做的事务性工作及便民服务。而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社区工作是一种社工在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回应社区问题时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强调集体的力量可以改变社区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相信通过在社区中的动员过程,最终让社区本身有能力去解决自身需要及所存在的问题。
在手册的第二部分,我们将透视一线社会工作者在实务环境中的做法。手册以社区工作理论为根据,同时结合乐群一线社工多年来在上海市社区进行社工服务的经验,特别是于2008年7月至12月参与四川省都江堰市抗震安置点社工服务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社区工作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如何进入一个陌生的社区;社工本身应有的装备;我们怎样了解社区的需要及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工应社区的需要如何订立其服务目标;如何通过社工构思的服务计划去实现其服务目标,并在达致目标的同时回应社区的需要。
第三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服务案例,分享在提供服务时如何运用五部曲构思服务计划,在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尤其是介绍如何运用SMART的原则去订定计划立具体服务目标,以便在服务完结时,可以根据具体目标评估社工的服务成效。
手册第四部分介绍如何做服务评估。包括有哪些环节需要评估,评估的方式及方法。在此部分中,亦会对在四川安置点的服务进行评估及反思,尤其会与你分享社区工作者在本土实践中所面对的困难及挑战。
此外,在第三及第四部分,除了是社工们的服务经验分享之外,还附有一些工作表格,提供参考。
第五部分,手册结合了前面章节的内容,介绍一个名为“我们在一起”的服务计划,分享我们如何去构思、执行及评估一项服务。希望你能通过这个案例晚快地掌握服务展开的步骤及流程。
第六部分,是乐群年轻的社工同工的工作感受及分享。他们是大陆本土第一代一线社工,服务工龄最长的为7年,最短的为3个月。这份工作让她们活生生地接触到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生命,对这些80后的新生代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让他们走进基层,走进寻常百姓家,接受一次又一次有形和无形的生命教育。
作者简介 朱蓓,女,获得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2002年毕业于湖南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工作系(专科),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自2002年起进入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从事一线服务至今,现任该社社区部督导助理。
王瑾璟,女,获得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四级。2005年毕业于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本科)。自2005年起进入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从事一线服务至今,现任该社社区部行政主任。
丛书主编简介:
杨团,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公共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华慈善总会、中圈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等十余家非营利组织的理事或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社区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发展。
吴水丽,男,资深的社会工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现任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乐群社工服务社董事,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会长,国际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副会长(亚太区会长)。
钱绮莲,女,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专救硕士。香港注册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16年。现任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内地社会服务事工上海办事处顾问,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社工督导。
目录 导读
第一章社工开展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工作——“发展能力,促进和谐”的专业方法
(三)社工的行动准则——“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四)社工的考察视角——以全局的眼光考察社区工作
二、社区工作的介入模式
(一)社区发展模式——确定做什么并去做
(二)社区照顾模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互助
(三)社区规划模式——确定目标、挑选方案、完善计划
(四)社会行动模式一广泛参与,促进和谐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初期阶段
一、认识灾区重建的安置点
(一)社工服务安置点的特点
(二)工作的理论依据
(三)确立工作方向
二、进入社区和制定目标
(一)社区工作者的装备
(二)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凸显专业的伦理和职业的操守
(三)进行服务宣传
(四)了解服务需求和制定工作目标
(五)安置点社区的工作目标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实施阶段
一、如何制订计划
(一)什么是制订计划
(二)为什么要制订计划
(三)制订计划的“五部曲”
二、如何执行计划
(一)什么是执行计划
(二)执行计划的要素
(三)工作技巧的分享
(四)整合资源的运用
三、本章小结
附录:1.计划书模板参考
附录:2.大型活动工作流程图参考
附录:3.当天活动分工表参考
第四章评估阶段
一、什么是评估
(一)关于评估的概念
(二)评估的实例
案例分析1对爱心超人特工队——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的评估
案例分析2对社工介入安置点服务6个月的评估
二、评估的做法
(一)评估会
(二)问卷调查
(三)其他收集评估信息的途径
(四)评估结果呈现方式
三、如何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一)“三要”
(二)“三不要”
四、撤离前的社工处理
(一)离别情绪的处理
(二)服务的转介工作
(三)其他需要完成的任务
五、本章小结
附录1.小组/大型活动/单项活动评估记录表
2.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3.“小组单次活动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
4.评估卡片
5.服务量统计表
6.服务总结报告的提纲
7.资金结算表
第五章“我们在一起”
第六章社工心声
附录:相关机构、资源、基金会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中国的社会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自1988年中国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系在北京大学设立,到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工队伍,确认推行社会工作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经历了18年。2006年7月,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而第一次全国考试是在2008年即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才举行的。
中国社会工作从学校走向社会,形成学科和人才队伍,历经整整20年。其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少人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有两件大事值得一书。一是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溯源于1987年北京马甸会议;二是2002年在上海浦东成立了首家从事社工专业实务的非营利组织——“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成为我国有组织的社会工作实务的源起。可以说,我国的社会工作萌芽于北京、孕育于上海。
“乐群”社会工作者是中国的第一代社工,出版“乐群社会工作实务丛书”,将乐群的实务社会工作经验分享给全社会,是乐群理事会一直以来的意愿。
“乐群”不是学术机构,而是以社会工作实务服务为宗旨的服务机构。“乐群”的资产不在“财”和“势”,而在于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社会工作规范的始终坚守。“乐群”自成立以来就懂得以小小的一个非营利机构绝不能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广大需求,因此,“乐群”一直走的是一条以推广、示范和引发为主的路线。
“乐群”懂得,社会工作的功能一方面在于加强社会的亲和力,提升人民的有能感,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社会的公义。社会工作这两种角色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不过,要让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出这两种角色作用还需以待时日。
我们希望通过总结“乐群”的实务经验并集结成丛书予以出版的方式,向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角色作用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正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们在社会的基层——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内日积月累的努力,才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健康。他们的努力值得尊敬,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工程师。爱护、鼓励、支持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具有良知的社会懂得维护和完善自己的一种表现。
精彩书摘 第一章社工开展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顾名思义,社区工作是在社区里开展的,所以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社区。
通常理解中,社区就是一个居民小区,比如城市里的居民委员会、农村里的村民委员会所管辖的小区就是社区。在专业社会工作中,它只是社区概念中的一种类型。
那么,什么是社区呢?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居民所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机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关于社区的类型,有两个主要的划分方法:
一个是功能型社区。主要强调社区的功能性特征,如按照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区分将社区划分为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旅游型社区又可以细分为人文景观型社区、自然风光型社区,等等。
另一个是地域型社区。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来划分,例如,主要分为城市社区、集镇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城市社区又可以细分为沿江沿海型社区、内陆型社区等。本手册所述的都江堰安置点社区,主要是一个地域性社区,它处于城乡结合部。
总而言之,社区有四个基本要件:
第一,社区是一个地域社会共同体。
社区的地域界限是相对的。专业社会工作所服务的社区都是微型社区,城市的一个街道、一个居民小区,乡村的一个乡镇、一个村庄等等,大体上都与一定的行政区划相吻合。
第二,社区里的居民是社区生活的主体。
社区居民的人口状况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资源。它包括居民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分布密度;人口的结构(例如教师、工人、工商业者等等的数量构成)以及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口比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