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社会景气研究中心  >  学术成果

中国社会景气研究报告(2012)

作 者:李汉林       来 源:首发
    经过30年来的改革,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人均GDP也迈过了4000美元的门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私人产品短缺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1]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改革开放的一些经济成果没有惠及大多数人,从而使剧烈变迁的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紧张状况变得愈来愈突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公共产品短缺矛盾突出,贫富差距拉大,“权利”与“权力”、“维权”与“维稳”、“上网”与“上访”相互博弈的现象日益增多,老龄化加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利益冲突频发、利益格局固化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如何分析和看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能够在事实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与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在把握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能够判断:“欣欣向荣”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状况构成了今天中国发展的国情;目前存在的这些严峻挑战与问题,都是一个发展中社会在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既不能轻心,也不应夸大;应该实事求是地从社会变迁与发展的逻辑出发来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挑战。那么,我们就能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做出相应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反之,如果未能把握社会发展基本形势,我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直观清晰的判断,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动态的监测,不仅对学术研究,而且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对经济形势的现状监测和未来预测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每月都发布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景气指数。[2]与之相比,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还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难度大、涉及面广、主客观数据资料收集较难;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观念有关。我们在十多年前曾提出要对“社会景气”进行研究的设想,后由于各种原因被搁置。最近,我们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欧盟许多成员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问卷与题器,其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了研究者与政策分析与制定者的重要“社会事实”基础。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理论与方法准备,从今年开始,我们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开展“中国社会景气指数”和“社会信心指数”研究。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目前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形势,而且可以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得益彰”,更为全面的把握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使我们的政策制定有一个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

[1] 参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 郑桂环,经济景气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11;张永军,经济景气计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