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  图片新闻  >  院内新闻
图片新闻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验”国际研讨会举行

作 者:       来 源: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翼,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周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翼表示,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认识。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体现出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建设,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不但为中格两国对接各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平台,也为共建国家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2023年中格两国共同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两国学界的密切交往创造了更为契合的历史机遇。

  周谦表示,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以其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实践。格鲁吉亚不仅在古代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现在也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国家。眼下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但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在题为“全球文明发展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谈到,文明是多样的、平等的、开放的、包容的、创新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和状态,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同时也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丰富营养。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发展史,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孕育了诸多优秀文化理念,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明观,为全球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韩克庆、格鲁吉亚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迪亚•格瓦白瑞泽等学者,也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政策关键议题”“‘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格鲁吉亚经济关系的新发展阶段”等视角作了主旨发言。

  研讨会上,中格双方学者从“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机遇、现代化与文明互鉴等议题出发,进行了深入研讨。格鲁吉亚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对格鲁吉亚的影响及发展经验”“格鲁吉亚与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双边不同层级的表现”“丝绸之路上的格鲁吉亚:古代与现代”等角度,研讨了对“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和发展经验的理解,表示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加强中国研究中心框架下中格双方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中方学者从“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对外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经验”“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三重维度”“以提高生活品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出发,与格鲁吉亚学者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研讨会聚焦中格友好关系,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联系双方学界的主渠道作用,面向格鲁吉亚提供来自中国最权威的资料和信息,深化格鲁吉亚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验的理解和感知。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格学者共同研究学术成果宣介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丝路发展》等在中国研究中心框架下中格双方学者共同完成的学术著作,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重大意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意义。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格鲁吉亚公共事务学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阿尔特大学、格鲁吉亚国立大学的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