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社会发展研究  >  社会反响

刘云中:提高社会耐性降低社会贴现率

作 者:刘云中       来 源:《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4月21日
  

  

  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并不像人们感受到的那样弱。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是近几年来的新低,但放在更广阔的范围看,仍然是高速度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增长为7.8%,高于第二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服务业的较快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也是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且,中国的居民收入在第一季度仍然有较快增长,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12.3%,实际增长10.1%,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8%,实际增长7.2%,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比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近2个百分点,这表明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居民收入倾斜。无论是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都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势头。因此,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下降,但也并非没有亮点,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当然,中国经济运行最明显的风险在于增速下降过程中的金融体系和资产价格。简单的现金流贴现模型表明当经济增速下降时,资产价格也会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与经济增速的幅度成正比。因此,经济增速下降得越快,资产价格下跌得幅度越大。由于很多资产都会在银行做抵押获得贷款,因此资产价格下跌越大,金融体系的风险越大。与此同时,长期的货币发行和信贷创造的高速增长推高了社会所要求的平均贴现率,也就是说,较高的平均贴现率是对不断增多的货币供给和不断加大的社会杠杆的补偿。如果在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的过程中,社会所要求的平均贴现率不能有效降低,那么就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和以资产作为抵押贷款基础的金融体系风险的爆发。

  降低社会所要求的平均贴现率有多种办法。例如降低人们对于货币发行和信贷创造增速的预期,当人们预期未来货币发行和信贷创造的增速较低时,人们对于持有和借出货币所要求的补偿也会下降,从而降低贴现率。还可以进行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引导,提高社会中各种人群的耐性,降低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热衷程度,达到降低社会贴现率的目的。一个国家会选择哪些方式来降低社会平均贴现率,实现资产和金融体系的平稳过渡既与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环境有关,也与其国民耐性有关,而国民耐性又会表现在劳动力市场。因此,回到更基本一点的经济变量,需要真正着力监控的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断裂,要关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成本,其转换成本和时间都要高于资本的调整,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更为深层的风险。因此,中国的经济需要务实和可行的转型路径以避免劳动力市场的断裂。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云中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