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科研动态  >  图片新闻  >  社会发展动态

理论探索 创新方法

作 者: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研究的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如何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开展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我们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赵胜轩。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思想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胜轩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变中把好方向,不然会造成人心涣散,思想混乱,方向迷失。

  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社科院提出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研究,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赵胜轩表示,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构筑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强思想引导,主动发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释疑解惑,引导社会思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容易。经济社会在发展,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在这当中,充满了矛盾和曲折。

  对此,赵胜轩表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竞争意识、等价交换、优胜劣汰、利益最大化等思想意识,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思想意识同我们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团结互助,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等思想意识又是有矛盾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对人民的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一定要深刻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推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要推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这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像有些人讲的“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种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必须纠正。

  赵胜轩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为人民治学,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同党离心离德,同人民背道而驰,偏离正确方向。

  赵胜轩说,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社科院要想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就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开展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

 

 

  他说,社科院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追求真理,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思想多元的新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样,解决新问题时才能有的放矢,应对新挑战时才能从容不迫;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