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科研动态  >  社会发展动态

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作 者:傅璇琮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宏博多采;二是中外交流密切频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是一种源远流长、横贯东西、异彩纷呈、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华文明都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离不开人。《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谓:吟咏人的诗歌,研究人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其人其世。这确是启人之思,故“知人论世”传为成语。也就是说,研究文化,就必须研究人。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在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都反复强调种族和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说,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割据时代,还是隋唐全国政权统一时期,都应将不同种族的人与各领域文化作综合、比较研究。

  历史的车轮从古走到今,中国经过最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这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竞相谈论中国现象,谈论中国人的思想、素质和形象。在此之际,收集中外学者在不同角度对于中国人特征的阐述,并结集成书,将是一个具有客观性的思想成果。基于此,文津出版社编纂了一套《中国人》丛书,并将于近期出版,该丛书的出版当能启迪读者研讨历史和探索现实的深切思考。

  丛书中有两部为外国学者于19世纪后期所作,有两部为中国前辈学者于20世纪前半期所作,其他为我们当代学者关注现实的专著。中外学者对中国人、中国文明固有精神和价值的探索,是不同文化观念的交融与互补。作为东方大国,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被世界所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日益深化,当是文化史上令人期待的课题。

  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积贫积弱,西方人蔑视中国人,但他们又畏惧中国文化的力量。一些晚清时期到过中国的西方人,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矛盾交织的心理,记录了他们对中国人的观察和理解。这其中有对晚清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也有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迷惑不解,当然也难免有一些西方人的种族傲慢和自大。如本丛书中的《中国人的素质》和《中国人的本色》,两书作者一个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一个是美国外交官何天爵,二人均于晚清时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多年(明恩溥34年,何天爵16年)。他们深入中国各地、各个阶层,根据其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又加上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写成以上作品。作者以西方人的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全景式地观察、描摹了晚清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并从中剖析和展示了当时身处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中国人的各种品质。基于作者活动区域和立场的局限性,书中有些内容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看法仍有失偏颇。特别是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的各方面品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中的有些评论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但之所以仍将这些书纳入出版,是因为它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人的国民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优化国人的国民性,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这次选择的两部20世纪早期之作,也颇有特色。《中国人的精神》著者辜鸿铭,祖籍福建,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亚槟榔屿,后长期生活于中国本土。他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热衷于向西方人宣传中国的文化与精神。他在此书的前言中写道:“学习中国的典籍与文明,对欧洲人和美国人都是大有益处的。”此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力图改变部分西方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偏见。据说此书印出后,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另一部《中国人的修养》,著者蔡元培,于1916年至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近现代教育建设中起了很大作用。此书秉承中华道德修养传统,并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教导中国公民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是一部此前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于现在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也会有指导作用。

  而关于现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体现在当代中国作家的笔下,则是另一番品味和风格。例如本丛书中《中国人的休闲》一书,作者以流畅的随笔形式,介绍了中国个性鲜明而又源远流长的休闲文化,着重强调了中国人休闲的品味与情趣,推崇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和整合。而在《中国人的境界》中,面对“境界”这一深邃的中国哲学命题,作者或耕读遐思,或旅途行色,以诗意的笔触道出中国人几千年来人格思想的最高境界,即始于“修身”、“齐家”,终于“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最高的社会理想——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国人的德行》则从公德、社会、文化、生活、两性、修养等方面对中国人加以剖析,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指出中华民族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道德观念和行为,以此警醒世人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使中华民族道德形象更趋完美。

  本丛书以“中国人”为主旨,选录具有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著作,采用宽泛自然的选编方式,使本丛书在解读“中国人”这一宏大主题时,给人以全面、客观之感。撰写者既有中外作家,也有近现代作家。如此,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就以立体丰满的形象耸立在世人面前,也使世界对中国人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