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  >  嘉宾访谈

加强风险监测 积极开展风险交流工作

作 者:       来 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中国食品安全网

    9月15日下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严卫星出席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论坛,并发言。他就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技术性、科学性工作,从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几个方面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严卫星表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是科学方面的工作,是风险管理的工作之一。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即风险交流。三种工作中,在风险交流方面,我国比较薄弱。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做得非常不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都有。
    关于风险监测,严卫星表示,在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我国明确提出,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品中的化学性、致命性微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开展监测。风险监测的含义是系统的、持续的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及时通报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些诉求,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对食品安全状况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风险监测工作最早开始于2000年,科技部开展了这个课题,到2004年,伴随着原卫生部出台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成为卫生部的一项监测工作,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监测工作,遍及17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2010年,风险监测工作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县都开展了该项监测工作。
    风险监测主要用于风险评估、标准及相关政策的制订、隐患的排查,并为监管工作提供针对性目标。此外,风险监测也可以回应社会的关切,评价食品安全状况,并对监管效率做出一些评价。
风险监测工作要掌握优先原则,重点关注毒性作用和健康影响较大、风险程度较高的事件,国内以往监测发现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项目,易对特殊人群造成健康影响的、流通范围广消费量 大的食品,社会关注的重点任务,以及国际出现的可能波及我国的新问题。
    当前风险监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食品疾病的监测,食品中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监测包括食品致命性微生物,此外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和大事件等社会关切事件的应急监测。从2013年的工业监测计划来看,涉及到的监测指标已有一百多项,监测的样本量达十几万。对于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近2900个县都已建立起了监测点,有950家医院已主动开展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该项监测仍然是国家风险评估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
    严卫星说,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曾在六省市进行过调研,结果表明,我国急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大概是每年每人0.6次,从食源性方面来说,可以推算全国由食源性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大概是两亿人次。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一年大概也有上千万人次。当前,对于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将加强自身工作,构建起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对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严卫星表示,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风险监测信息,监管信息以及其他的有关信息来进行,风险评估的作用主要是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为确定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的警示,也可以用于评价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同时,也是风险交流的重要信息来源。
    他表示,风险评估要遵循科学、透明、个案的原则,要求独立进行,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不得干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我国很快的组建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委员会,目前有42个专家,后台还有10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拟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优先评估项目,开展风险评估,解释评估结果,以及进行风险交流。为了加强食品安全这样的技术支持工作,国家组建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心于2012年10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预警、交流、安全标准、科学研究、培训指导。风险评估机构分为风险评估单元、技术支持单元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以后完成了一系列的风险评估相关工作,一些工作是制订标准需要的,一些是为了监管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应急评估工作以及基础性工作,例如研发风险评估技术、正在构建起我们国家运用风险评估所需要的数据库等。严卫星简要的谈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初步的框架体系,涉及到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为了加强标准的管理,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制订了委员会工作程序来规范委员会的工作。
    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标准比较的问题,严卫星表示,无论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组织体系、标准架构、标准性质,还是制标程序、制标原则、科学技术保护水平等,我国和国际标准基本上是在一个水平上。不能简单的以一个标准的某一个技术指标的数量的大小来评价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要从整体上看待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严卫星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们正在在进行的标准清理整合工作,有近5000项标准,地方标准的清理已经全面开始部署,各个省已经在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公布了303项以食品安全命名的一些地方标准,一些主要的基础标准都正式公布了,还公布了一系列产品标准等。3千多种包装材料的相关标准也已基本完成清理。
    最后,严卫星介绍了风险交流的工作及其重要性。风险交流是风险分析框架的必须组成部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正确理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前的风险交流整体上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家可以看到,专业政府的报告,专家的一些判断和专业的知识,媒体公布的信息等,中间的确存在着真空,这个真空怎样消除等问题,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严卫星介绍了近期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内容:对于出台的法律政策标准开展风险交流工作;无论国际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 舆论热点、认识误区等都要进行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关注;主动开展一些科普类的公众宣传;开展认知调查;交流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建立。他表示,开展风险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举办开放日活动,开展媒体交流会、发布会、通气会,利用官网、微博等进行科普宣传等。
    严卫星表示,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经基本完成了《风险交流工作指南》的制定,并正在构建整个风险交流的工作体系和专家队伍。对于评估工作,严卫星说,对于一些热点、标准的解读,国家风险评估中心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发布,希望从科学角度,发出客观、有力的声音。